
- ·保护野生动物公益广告
- ·预防脊髓性肌肉萎缩症平面广告
- ·捷克国家公益广告
- ·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公益广告 苹果
- ·爱尔兰癌症协会公益广告 我想得
- ·新西兰交通局公益广告 车祸篇
- ·救助儿童青少年预防怀孕公益广告
- ·CAFOD公益广告
- ·救救孩子平面广告
- ·AETC平面公益广告
- ·搞好邻里关系公益广告
- ·阿兹海默症公益平面广告
- ·Red Solidaria公益
- ·政府公益平面广告
- ·巴拉圭教育公益广告
- ·巴拉圭教育公益广告
- ·CERNIQUEM预防儿童烧烫
- ·巴西保护水资源公益广告
- ·地球911公益广告:节约用纸
- ·纯真的危险公益广告
- ·乌克兰建立卫生城市公益广告
- ·拯救地球公益广告
- ·babycanwait公益广告
- ·利用公益知识达成广告目的
- ·OndAzul非政府组织公益广
- ·海洋守护者公益广告
- ·samusocial公益广告
- ·大赦国际公益广告
- ·拯救儿童公益广告
- ·行动援助公益广告平面广告
- ·热带雨林保护公益广告
- ·保持澳洲美丽公益广告
- ·预防酒后驾驶公益广告
- ·Alerj公益广告
- ·圣保罗市公益广告
..
当前位置:中国广告人网站>创意策划>策划实战>详细内容
公益广告拿下岗“幽默”合适吗?
作者:佚名 时间:2002-6-14 字体:[大] [中] [小]
-
读了乔新生教授《幽默与法律——调侃的底线》一文,很受启发,倡导自信、宽容的个人心态和精神状态,与人为善,不要那么“死筋”,动不动就较真儿,从而创造出更加自由、轻松的公民生活环境,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。但是,乔教授在该文的开篇,引用文艺节目来谈论这个话题,似乎不太严密。也许是乔教授专攻法律,不知道“文艺高于生活”这个文艺的基本规律?所以,用文艺作品的情节来要求或比喻现实生活,是错误的。即便是在欧美,象片中所演的这种行为,对方也是无法接受的,只有关系比较密切甚至是“暧昧”的男女才可以如此“无理”和幽默。
很遗憾,我这人又要较真儿了。由此文我想到了,我最近天天看到的一个广告,是一个宣传节约用
这个广告无论是主题还是设计,应该说还是不错的。但是它用词不当,竟然拿“下岗”开涮或者幽默,我怎么看怎么别扭。我认为,用“下岗”来比喻新旧水龙头的更换,是不恰当的,这有伤“下岗职工”的感情。我担心,这个节水公益广告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,反而会增加使用老式水龙头市民的抵触情绪。要知道,那些有钱买房买车的先富起来的人们,肯定是不会再用老式水龙头的。使用老式水龙头的是哪些人群?广告公司在制作广告前,难道不进行“目标客户”分析?!
在现阶段甚至今后更长的时间里,“下岗”都是一个严肃的话题。“下岗”是国有企业为适应市场经济环境,解决在计划经济时期因“福利就业”政策而产生的大量“冗员”的重要举措,达到“减员增效”和“扭亏增盈”的目的,使企业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。在这个痛苦而必须的阵痛过程中,为了企业的再生和活力,“下岗职工”作出了不小的牺牲。“下岗职工”是无辜的,他们曾为企业的创建、发展和国家建设,作出过历史性贡献,是值得尊敬和同情的。也正是因此,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,并拨出专项资金,用于解决“下岗职工”的再就业问题。所以,全社会——特别是那些在岗人员,积极为“下岗职工”营造温馨宽松和富有理解的再就业环境,显得极为重要。这对“下岗职工”转变就业观念,重新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,均有很大的帮助。
但是,有意无意伤害“下岗职工”感情的事时有发生。这个广告就是典型的一例。这个广告最大的问题是缺乏人情味和人文关怀意识,拿严肃的事情“开涮”,不懂幽默的场所和对象胡乱“幽默”。物品、零件旧了坏了,用新的替换,是非常自然的事情。但是,这种“观念”决不可以“拟人化”用到人类的身上。人老了,要老有所养,老有所乐,老有所终。这是我们社会提倡的社会主义道德,也是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。如果人老了就当“废品”处理,这就不是人类社会,而变成了动物园。这不但国家法律不允许,还会遭到千万人的唾骂。
幽默需要文化,更需要修养。没有品位的幽默是“耍贫嘴”,不应该有市场。人都有老的时候。在日益市场化的明天,“下岗”或者“失业”将是家常便饭。如果人一“下岗”或“失业”就被认为是“废物”,那将是非常危险的。现在的年轻人应当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念,确实值得新潮一代们深思。在积极贯彻学习《公民道德学习纲要》的今天出现这样的广告,更值得大家深思。 读了乔新生教授《幽默与法律——调侃的底线》一文,很受启发,倡导自信、宽容的个人心态和精神状态,与人为善,不要那么“死筋”,动不动就较真儿,从而创造出更加自由、轻松的公民生活环境,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。但是,乔教授在该文的开篇,引用文艺节目来谈论这个话题,似乎不太严密。也许是乔教授专攻法律,不知道“文艺高于生活”这个文艺的基本规律?所以,用文艺作品的情节来要求或比喻现实生活,是错误的。即便是在欧美,象片中所演的这种行为,对方也是无法接受的,只有关系比较密切甚至是“暧昧”的男女才可以如此“无理”和幽默。
很遗憾,我这人又要较真儿了。由此文我想到了,我最近天天看到的一个广告,是一个宣传节约用水的公益漫画广告,位于北京崇文门外大街花市和瓷器口公共汽车站。画面是两个水龙头的漫画,一个是脖子上挂着大红的“节水证书”的新式水龙头,竖着大拇指非常自豪地说:“您该下岗了!”。另一个是锈迹斑斑的老式水龙头,可能是不想下岗,好象有些委屈地说:“我有几十年工龄……”画面的标题是“绿色奥运,节水先行”,发布单位署名是“崇文区市政管理委员会”。
这个广告无论是主题还是设计,应该说还是不错的。但是它用词不当,竟然拿“下岗”开涮或者幽默,我怎么看怎么别扭。我认为,用“下岗”来比喻新旧水龙头的更换,是不恰当的,这有伤“下岗职工”的感情。我担心,这个节水公益广告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,反而会增加使用老式水龙头市民的抵触情绪。要知道,那些有钱买房买车的先富起来的人们,肯定是不会再用老式水龙头的。使用老式水龙头的是哪些人群?广告公司在制作广告前,难道不进行“目标客户”分析?!
在现阶段甚至今后更长的时间里,“下岗”都是一个严肃的话题。“下岗”是国有企业为适应市场经济环境,解决在计划经济时期因“福利就业”政策而产生的大量“冗员”的重要举措,达到“减员增效”和“扭亏增盈”的目的,使企业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。在这个痛苦而必须的阵痛过程中,为了企业的再生和活力,“下岗职工”作出了不小的牺牲。“下岗职工”是无辜的,他们曾为企业的创建、发展和国家建设,作出过历史性贡献,是值得尊敬和同情的。也正是因此,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,并拨出专项资金,用于解决“下岗职工”的再就业问题。所以,全社会——特别是那些在岗人员,积极为“下岗职工”营造温馨宽松和富有理解的再就业环境,显得极为重要。这对“下岗职工”转变就业观念,重新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,均有很大的帮助。
但是,有意无意伤害“下岗职工”感情的事时有发生。这个广告就是典型的一例。这个广告最大的问题是缺乏人情味和人文关怀意识,拿严肃的事情“开涮”,不懂幽默的场所和对象胡乱“幽默”。物品、零件旧了坏了,用新的替换,是非常自然的事情。但是,这种“观念”决不可以“拟人化”用到人类的身上。人老了,要老有所养,老有所乐,老有所终。这是我们社会提倡的社会主义道德,也是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。如果人老了就当“废品”处理,这就不是人类社会,而变成了动物园。这不但国家法律不允许,还会遭到千万人的唾骂。
幽默需要文化,更需要修养。没有品位的幽默是“耍贫嘴”,不应该有市场。人都有老的时候。在日益市场化的明天,“下岗”或者“失业”将是家常便饭。如果人一“下岗”或“失业”就被认为是“废物”,那将是非常危险的。现在的年轻人应当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念,确实值得新潮一代们深思。在积极贯彻学习《公民道德学习纲要》的今天出现这样的广告,更值得大家深思。